4月13日,海關總署公布今年一季度外貿數據。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增4.8%。1月,我國進出口下降7%,2月“由負轉正”,當月增長8%,3月同比增速提升到15.5%。在經曆了一月份的增速下降之後,一季度出現了逐月向好的結果,在這背後是哪些因素起了作用?接下來,實現全年外貿的促穩提質,還有哪些挑戰需要應對?

2023年一季度外貿表現如何?成績單出爐

4月13日,海關總署公布一季度外貿數據,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9.8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8%。一季度外貿數據有哪些亮點?數據的背後又透露出哪些信息?

如何看待一季度我國對東盟進出口同比增長16.1%,高出整體增速11.3個百分點?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張燕生:在2007年金融危機之前,我們的貿易夥伴中,東盟是在第四位。之所以能夠上升到第一位,最重要的原因:①我國實施了“雙循環”戰略,“雙循環”戰略的主戰場實際上還是東亞、東南亞等周邊地區。②我們把握住了全球經濟重心東移的機遇。③在新階段,中國的產業鏈供應鏈正根據當前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主動轉移、配置、延伸到東盟地區,這個趨勢反映出我們未來30年外貿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麵。

電動載人汽車、太陽能電池、鋰電池,外貿“新三樣” 未來前景看好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張燕生:“新三樣”很大程度反映了全球和中國的一場綠色革命、數字革命和創新革命。無論是第四次工業革命,還是新一輪的綠色革命,中國實際上都緊緊進入了世界的前沿。因此“新三樣”都是中國在綠色革命、能源革命和數字革命中出現的新的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

穩外貿,如何穩住對發達經濟體的出口?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張燕生:去年中國的出口夥伴國和地區中,美國、歐盟、東盟三個重要的出口夥伴,他們占我們總出口的比重是非常接近的。目前對美出口是我們第一大市場,但是現在我們對美國出口增長最快的還是像玩具這些勞動密集型和傳統出口產品,而美國對我們出口更多的還是像大豆、玉米、糧食。也就是中美兩個大國的出口模式,產品的結構都是非常傳統的,之所以會產生這個結果,最重要的就是地緣政治。在這種情況下,在穩出口市場的時候,我覺得美國市場重要,但是更重要的就是要穩住東盟市場和歐盟市場、日本市場、韓國市場。我們還要開展全方位國際合作,來穩住其他發達國家的出口市場。

穩外貿,如何繼續挖掘和RCEP夥伴國之間的潛力?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張燕生:RCEP實際上是有三個經濟合作圈。一個經濟合作圈就是中國和東盟,重點還是把中國的產業鏈、供應鏈、貿易鏈延伸到東盟地區,也就是它是我們區域市場一體化的重點。第二個部分就是日韓。中日韓三個國家將決定東亞生產方式和東亞生產網絡,因此這個部分的合作是非常關鍵的。第三個就是澳大利亞、新西蘭。澳大利亞、新西蘭對中國保障出口產品的安全是至關重要的。而且這裏有一個重大的機遇,就是全球經濟重心東移,包括需求、供給、創新、服務、資本、貨幣和金融合作。因此做好RCEP這篇大文章,事關中國外貿的高質量發展和整個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戰略的全局。(央視新聞客戶端)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